English

版面费与科技论文的价值

1999-07-20 来源:光明日报 南昌有色金属学校 李寿孙 我有话说

我在五六十年代写的论文在杂志上发表,稿费虽不高,但足够买一部影印的《希氏内科学》或买几本书大家分,参加了此项工作者,每人一份,皆大欢喜。

八十年代要发表论文,就兴起了向作者征收版面费(或称发表费),当时每页收15元—20元,反正单位给报销了。认为是改革开放初期,办杂志不易,也就认了。

后来,我们自己创办了一本部级的《有色医学杂志》,内部发行,方便本系统各单位的医务人员发表论文,因为刊物是大家凑钱办的,即使外单位来稿,也一视同仁,不收版面费,深受大伙欢迎,这刊物一直办到现在并改名为《有色金属医学》。

有些科研成果,科学价值大些的,当然还是希望在“中华牌”的全国性杂志上发表,以扩大影响。过去因自己在上班,发表论文所需的版面费都在科研经费中支付了,也不觉得有危机感。

现在退休了,由于几十年来养成的习惯,还是不断地写点什么。去年一篇稿寄到《健康心理学杂志》,同意发表,要交版面费200元。我想,反正我职称晋升已经到顶了,也不图名,不为利,只图磨磨笔尖“发挥余热”,要交几百元发表费,自己一点点(几百元)退休工资也懒得花在这事上,不发表就算了。

近来又一次遇到向我要600元版面费的问题,不由得我不加以关注了。

由于工作关系,我在职时曾参加同济医大主持的中美合作的科研课题,关于矽尘会不会致癌的大规模前瞻性流行病学的队列调查,题目是《矽尘、矽肺与肺癌》。江西有九大钨矿,每矿有两三个医生及有关人员参加,前后历时十年。五年前,第一次作了阶段总结,我参加了文章的总结撰写,文章发表在《工业卫生与职业病杂志》,当时由课题组支付发表费,没遇到什么阻碍。这次是继续延期研究五年,总结整理资料时,我已经退休,课题组负责的陈镜琼教授仍让我参加了文章的撰写,并有一篇《矽肺与肺癌关系再探讨》的论文,《工业卫生与职业病杂志》同意发表,寄来清样要我校对,并通知需缴版面费600元,否则不予刊出。我实在无力承担,与陈教授联系,她也因科研经费捉襟见肘,无法承受,她自己一篇论文也忍痛割爱没能发表,对我的遭遇她深表同情,但爱莫能助。我现在的单位因我已经退休,且无此先例,不肯支付版面费。我原来的单位因早已与我脱离关系不肯支付也在情理之中。看来此稿只能再度忍痛割爱,扼杀在襁褓之中了。

前已提及,此事与本人关系不大,不发表也罢,但仔细一想,这是数十人花了十年心血,用去许多经费、时间和精力才得出的一点科研结论,不管是对是错,总不要埋没了,应该在科技文献上有个踪迹,给后人留下个参考,至少可以勿重蹈覆辙。要是因为区区几百元版面费(与整个课题花了几万美元相较)就将之打入地狱,永无翻身之日,实在感到心痛。

前几年参加编写一本科技书的经历也是令我胆战心惊。河北医大王松鹤教授邀我一同撰写《铝与健康》一书,费时数年,查资料、找文献,反复修改润色,求爷爷告奶奶地到处讨出版费用。好不容易出了书,出版社寄数百本书来,要我们自己去卖,限期交回书款。王教授真的以七十高龄自己踏自行车运书去医学院卖,我倒是利用有色金属矿山的同行,销掉了不少,还代王教授多销了几本……否则在矿山要自己背起书去找工人卖,肯定一本都卖不掉。七拼八凑总算够了还出版社的钱,自己还得了一二百元,却累个半死。从此下决心再也不写书了。

我认识一位文人,常常是采访一些人物轶事,然后埋头爬格子,洋洋数千言一挥而就,各处报刊杂志都寄些去,“东方不亮西方亮”,有时几个地方一齐发表,稿费数千元就到了手,他不无得意地告诉我:“写一篇文章就可以买回一台大彩电。”还有企业家要他做笔墨文章,可以将他和夫人一同邀去某度假村“消夏”或去新马泰旅游,自然不需文人掏腰包,回来如此这般炒作一番,还另有润笔,有纪念品,真是又快活又轻松自在。他也鼓动我:“你何不去新马泰旅游一番?”我无言以对。

对比这些文人,我们写一篇科研论文可没有如此简单、轻易。从选题开始,拟计划,求经费,做实验,搜集资料,统计分析,计算对比,查阅文献,再撰写成文,还要反复修改才能定稿,往往是需要几年时间,很多人参加,及至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写成了,稿费一文不给不说,这大把的版面费真叫我们心寒,就是从价值规律、市场经济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,是不是这些文章一钱不值?如果真是这样,那也就不必千方百计地搞科研了。

这样的事难道就没有个解决的万全之策吗?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